印刷業混搭文化創意 美艷不可方物
近年來,印刷產業的產值連年上升,利潤卻連年下降。都說印刷業利潤薄、附加值低?!百嵅坏绞裁村X”是大家的共識。
但到了前幾年,國家扶持文化創意產業之后,印刷業不少企業,不管業務結構中有沒有文化板塊,也開始慢慢向文化創意產業過度。披上了“文化創意”的外衣。
堪稱印刷行業“國家隊”的中國印刷集團便是一個鮮活的例子,中印集團擁有“新華印刷”、“科印傳媒”、“全印展”、“科印網”、“漢儀字庫”等行業知名品牌。絕對是我國出版印刷行業的骨干,自2009年起,就將文化產業作為重點工作之一,而到了2014年的5月份,更是直接改名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公司。
涉足文化產業拓寬企業盈利模式
在文化創意就是鈔票的大環境下,印刷產業要轉型升級,確實不少公司開始在文化創意這個環節上主動出擊。如果印刷品能在設計、印刷工藝、裝裱等細節融入更多文化、創意元素。那印刷業也就跳出了單純的加工服務范疇。印刷企業的設計團隊若能激活文化思考,“更上一層樓”是必然的。
其實,涉足文化產業的印刷企業不僅有印刷業的“國家隊”。許多“地方隊”早在前幾年也已經開始將文化創意融入到印刷包裝中。
比如,廣東的力嘉國際集團,近年來不斷向文化產業轉型,用3萬平方米的舊工廠建立了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,在數字化工藝、創意設計、防偽技術和綠色印刷方面與北京印刷學院、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合作。
如今的力嘉已經不再單純做加工業,而是成為一個文化產業,承擔著創意書畫展銷中心、數碼創印中心的多種業務,同時也建立了印刷業設備材料的電子商務平臺。
同樣在廣州,擁有55年歷史的廣州市人民印刷廠,也已經在2012年變身“包裝印刷文化創意產業園”,并新建了一個講述印刷歷史的博覽館。當年印刷糧票、郵票的機器搖身一變,成了印刷歷史博覽館的重要展物,吸引著不少人前來參觀。
融合文化創意增加產品附加值
常常去美術館的人一定知道,那些個性乃至叛逆的作品往往讓人流連忘返。我國的印刷業素來講求設計,卻也素來沒有與創意真正融合。
大到一座城市的宣傳畫報,小到一個公司的宣傳手冊,再細致到一家個體商鋪的傳單制作。這些看似與文化創意毫不相關的印刷品,如果能夠多點文化創意,勢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比如,杭州一家十竹齋版畫藝術品公司,正是印刷業以創意占領市場的典型。與傳統印刷業不同的是,這家公司借助印刷技術,將藝術品仿真復制,使平常百姓家能夠掛上大師繪畫的復制品。
不僅是精美的藝術作品,事實上文化創意真正的經濟效益,在于如何與日常生活緊密融合。對于一家印刷廠而言,憑借設計拿下幾十萬或者幾百萬的訂單,不僅是盈利的最好武器,更是實力的象征。越是高附加值的產品越是具備文化創意的渴求。
從印刷產業到印刷傳媒文化產業鏈
印刷業可以說是屬于邊緣性產業,它可以跟制造業掛鉤,跟創意產業掛鉤,更可以跟文化業掛鉤,打造一個獨特的印刷傳媒文化產業鏈。
資料顯示,2007年到2011年,上海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5%,文化產業對經濟的帶動力日益明顯。于是一些傳統的工業園區也來搭上“文化大發展”的快車。
2011年12月,上海青浦現代印刷產業園區獲得“上海市文化產業園區”的授牌,走出了一條印刷業融合文化創意發展的路子。目前,園區內具有相當規模的現代印刷企業已達20多家,年產值超過30億元。
世界印刷傳媒業界的巨頭相繼落戶文化園,其中包括:全球三大出版集團之一的法國傳媒巨頭拉加代爾集團、美國當納利印刷集團、德國海德堡印刷機械、中華商務聯合印刷、上海安全印務有限公司,以及國內最大的圖書配送企業上海世紀物流有限公司。
從園區內企業的名稱,也不難看出整個園區已經做到了印前-印中-印后全產業鏈覆蓋。形成了集印刷設備研發與制造、印刷出版、設計包裝、發行物流、專業培訓等一條龍式的印刷傳媒文化產業鏈。